為什么企業(yè)奉行的“忠誠第一論”沒能使企業(yè)蓬勃向上,反倒雞飛狗跳?
科學的企業(yè)管理,是奉行“價值交換”還是“人格交換”?
為什么古代有些皇帝放著層層選拔的人才不信任,非要用身邊的太監(jiān)?
先灌上一碗濃濃的雞湯。
十幾年前蒙牛一飛沖天的時候,跟現在的馬云一樣,以牛根生為名的雞湯也很多。其中最濃的當屬這一碗。
“有德有才,破格重用;有德無才,培養(yǎng)使用;有才無德,限制錄用;無德無才,堅決不用?!?/span>
聽上去好正確,排比句用的好有氣勢。此雞湯被大量的企業(yè)內訓和以陳安之為代表的培訓機構推而廣之,總之就是:忠誠比能力更重要,人品第一才能第二,有的把湯熬的更濃一點叫“人品第一態(tài)度第二能力第三”。很多老板和領導者聽起來很受用。
然并卵,這么多年下來,也沒見哪家企業(yè)奉行“忠誠(人品)第一論”而使企業(yè)蓬勃向上,反倒因此雞飛狗跳的很多。
再濃的雞湯也禁不起推敲,接下來老苗一把一把撕給你看。
01、能力和人品并非相互獨立
首要的問題是,該雞湯把“能力”跟“人品”兩個因素給孤立化,甚至是對立化。事實上,二者存在非常大的相關性。
沒有誰的才能是憑空而來的,一個有才能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具有一些優(yōu)秀品質,比如更加勤奮、更加自律、更加有上進心。
同時,一個受過高等教育,或者在社會上摸爬滾打N多年,卻在針對自己崗位的能力上一無所長,其人品本身就是值得懷疑的,懶惰、混事、放縱等負面品質的相關性是極大的。
一個側面證據是,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犯罪率,不管是國內的數據還是國外的數據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。古人講“千金之子,不死于市”;雨果他老人家說:“多建一所學校,就少建一所監(jiān)獄!”誠然,受教育水平不代表能力,犯罪不代表人品低,但二者相關性是極高的。
02、有才的人作惡成本高,無才的人作惡成本低
最為關鍵因素則是,有才能的人更傾向于與企業(yè)之間進行公平的“價值交換”,“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”,就沒必要干偷雞摸狗的事情了。而沒有才能的人要追求更多價值,“表忠心、欺上瞞下、諂媚”等手段,要比努力提高業(yè)務技能容易的多,這是一種“人格交換”??荚囎鞅椎?,一定是學渣多,而學霸少。
同理,有才能的人“作惡”成本高,而沒才能的“作惡”成本低。一個有才能的人作惡被發(fā)現,其才能的價值兌現將大打折扣,而才能低的人風險則小的多。
老苗曾見過某企業(yè)的副總經理,惡狠狠的對下屬說,“我就是X總的一條狗,讓我咬誰我就咬誰。別看我有些事做的過分,其實都是X總的意思。”言外之意就是要站隊,站在自己這兒就是跟老板站到了一起。下屬聽了無不噤若寒蟬,紛紛表示X總萬壽無疆,X副總身體健康。團隊“執(zhí)(xu)行(jia)能(ji)力(qing)”獲得了大大“提升”。
德魯克大師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一書中,提出了有效管理者必備的五項習慣:
1、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
2、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
3、善于發(fā)揮人之所長
4、集中精力于少數主要領域,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
5、有效的決策。
這五項都直接或間接與才能有關,跟現在雞湯提倡的“人品”卻沒毛關系。
03、強調“人品第一”論,往往導致劣幣驅逐良幣
存在就有合理性,為啥在企業(yè)管理中各種“忠誠大于能力”、“人品大于才華”的奇談怪論甚囂塵上呢?為啥古代一些皇帝放著通過層層選拔的天下英才不信任,偏要信任身邊的太監(jiān)呢?
這還是要從人類根本的行為模式說起。
人類是群體動物,也是競爭性動物,人的天性就是對別人的競爭力產生警戒心理。所以人們常說,一個無能的人即使做壞事,也不如有能力的人危害大(其實未必)。當一個人表現出能力超群時,作為他的領導或者老板,一方面會賞識,另一方面則會不由自主產生警戒心。
而另一方面,有才能的人通常與企業(yè)采用的是“價值交換”,利用自己的才能為企業(yè)服務來獲得個人利益;因此會獨立思考,會有不同想法,會顯得“不聽話”。而缺乏才能的人價值不足,往往會選擇“人格交換”,用俯首帖耳、鞍前馬后來換取信任,自己放棄思考,對于領導的指示不管對錯就去干,因此顯得“忠誠聽話”、“執(zhí)行力強”、“有狼性(呵呵),這樣的人總是深受領導喜愛?!叭似贰逼鋵嵤沁@些無能者包裝出來的、可以批量生產的產品,用來售賣給老板和領導。
“喜聽好話”、“喜歡別人服從”,此乃人之本性。如果老板沒有特別注意到這一點,而且企業(yè)缺乏科學的管理激勵體系,勢必會造成“人格交換”壓過“價值交換”,沒才能的人淘汰有才能的人。對于奉行“價值交換”的有才能者而言,可選擇的退路多,通常會回避在不科學的體系中與奉行“人格交換”的無能者競爭。
04、企業(yè)管理的目的是什么?
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,很多企業(yè)總是不可避免的滑向奉行“人格交換”管理。在這里,提倡“忠誠”、“人品”、“奉獻”、“服從”,而獨獨不提倡與崗位相匹配的能力。
一位朋友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寫過這樣的評論:
“離職后依然和老板有來往的,都是以前‘能干而不聽話’的。因為他們追求公平,在職時候追求價值回報,得不到公平報以辭職,沒必要反目成仇。離職后對老板失望怨望,乃至仇恨的,大多數是“聽話而不能干”的,因為他們付出多、忍受多、退路差。”
你也許會覺得,我重用有才能的人,身邊也養(yǎng)“一兩條狗”,隨時放出去咬人也不錯啊,至少沒啥大的危害啊。這是古代的帝王御人之術,放在現代企業(yè)管理中,可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!
沒有才能的人一旦在某個組織站穩(wěn)腳跟,是要千方百計保住和鞏固自己地位的,因為他們用“人格交換”換來的地位,可復制性低,退路差,所以一定會苦心經營的。你以為他們會提高業(yè)務能力來使自己變得有價值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他們通常的選擇是,通過下屬(民意)綁架領導,利用領導對下狐假虎威,利用經銷商(供應商)要挾公司,利用公司政策賄賂經銷商(供應商)。其危害往往是十分巨大的。
一個重視忠誠的企業(yè),內部往往充滿了謊言,假激情,而且山頭林立,公司政治復雜。有才能而不采用“人格交換”規(guī)則的人則被排擠,被視為“情商低”。然而無能者不可能真的忠誠,只不過采用了“人格交換”,并且退路差而已,更不可能培養(yǎng)起來。
管理的本質目的是提升運營效率,與崗位匹配的能力是管理有效的基礎。這個叫“人品”東西是最難以考量的,而打著“人品”的幌子和站在“道德”的高點,從事作惡的卻不在少數。
毛主席教導我們說,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”。希望我們現在的管理者和企業(yè)老板,放棄掉“人品論”、“忠誠論”,導入專業(yè)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,用與崗位匹配的核心能力作為考量人才的主要標桿,用激勵體系刺激其發(fā)揮作用,用管理制度來防止其作惡。企業(yè)的管理才能保證基本的健康,否則很容易一爛到底。
別去借鑒什么帝王之術,帝制年代人們別無選擇,帝王的御人之術才會有效。而現在人才與企業(yè)之間的博弈格局發(fā)生了根本變化,甚至是主客易位,再抱著那些東西豈不幼稚可笑?相對而言,還是曹操的“唯才是舉”和喬布斯的“一個人才大于一百個笨蛋”聽起來更靠譜一點。